尊敬的各位领导:
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在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和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在学院教学管理、教学成果、个人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所以2016年对于我来说是名副其实的“收获年”。下面我就自己的工作向大家进行述职。
一、 学习践行“两学一做”,收获工作学习的新动力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的锻炼。一年来,我自觉地学习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不断充实自己,对照自身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解决。同时以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指导和规范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使我找到了引领工作学习前进方向的新动力。
二、 在实际工作的锻炼自我,收获创新工作的新能力
本人自2015年担任学院副院长以来,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通过一年多在实际工作中的锻炼,我在工作统筹管理和创新工作思维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1. 提升自己的统筹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工作是我平时的核心工作,包括学院教学、教科研、培训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在看似涵盖比较广的几项工作中,我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到其中的规律。
通过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一年来,我和学院各个部门默契配合,在“省示范校建设”、“长春市品牌专业群建设”、“长白山技能名师”、“新能源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大众师培中心培训及课程开发”等工作上我都做到了合理调派各方面资源,与学院的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让各项工作都能紧密衔接,有条不紊的进行。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自己也在工作中收获了一份得心应手的自信。
2. 拓展自己的创新工作思维
现代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更需要创新的工作思维作为引领。面对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在迅速融入我们的教育工作中的现实,我们积极应对挑战,一年来,我们创新工作思维,在信息化融入教学与管理工作中获得一些心得。学生群体和新教师群体都全面进入“90后”时代,充分发挥这一代人的优势,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也是我们近期创新工作的重点。
首先,我们学院在教师信息化运用方面给予最大的鼓励,不论是教学自诊断、教师信息化大赛还是微课、慕课等信息化课程的开发,学院不做任务硬性分配,鼓励教师全员积极尝试,并在资源调配和专项资金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其次,分项目或团队建立微信群和QQ群,采用信息化手段保证各个项目运行团队管理和沟通的实效性。这个方法使我们在师资培养、实习学生管理、名师工作室运行、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等方面都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教学运行管理中,我们不仅发挥这些网络信息的作用,还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学习出勤、问题反馈等方面朝着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向努力前进。
此外,青年教师培养、实训基地管理我们实施以青年教师为主导,以学院二级督导为辅助的形式,充分相信年轻教师团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二级督导在青年教师课程开发和新课程试讲以及实训基地使用率统筹等方面给予及时指导,其他方面都让青年教师放手去做,提升自己对教学工作的全面认识、
三、 做好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收获教学教改的新成绩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与学院各部门团队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学校和学院2016年工作计划的各项任务,在各个领域收获了喜人的成绩。
1. 首次为毕业生全员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并第一次实现异地答辩。
2. 汽车工程学院今年立项成功课题共计有9项,其中省级课题3项,重点课题1项;完成验收的校级课题有2项。此外还有主持的在研课题8项,其中省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19篇,其中EI原刊1篇,国家级论文8篇,省级论文8篇,校级论文2篇。申报成功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3. 汽车工程专业群获批“长春市品牌专业群”项目。
4. 汽车试验技术专业获批“长春市现代学徒制”项目。
5. 完成“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初步建设。
6.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外专家全晓龙老师受聘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称号。
7. 在2015级成功组建新一届“一汽技术中心订单班”。
8. 组建“领跑者”赛车队,参加汽车工程学会举办的Baha大赛,获得优秀奖;
9. 组建新能源汽车团队,参加“清华·行云杯”新能源汽车技能大赛,获二等奖;参加“北汽新能源杯”纯电动汽车服务技能大赛,获优胜奖。
10.教师参加了吉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3项,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中郝俊老师团队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
11.参加吉林省互联网+大赛9项,获银奖1项,铜奖1项。
12.造型专业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雪雕比赛,获大赛“最佳创意奖”,指导教师郑涛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我校获得“优秀组织院校”奖项。
四、 不忘巩固自身专业能力,收获课程建设的新成果
除了学院的管理工作,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绝不能忽视一项重要任务。一年来,我在教学、教科研、大众师培中心和省示范校建设等工作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
2016年我共完成教学任务258学时,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编教程1部,两项参与的课题顺利结项,申报省级课题1项并立项成功。
参加大众中国举办的教学法培训课程,并与大众师培中心的老师们一起开发转训课程,为我校2016年新入编教师和汽车工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组织培训、课程开发和示范教学。
在省示范校建设中,我负责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重点专业建设任务中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完成硬件采购申请,正在招标;核心专业课程网络课程体系建设完成校内申请;名师工程两大名师工作室已经组建完成,制定了完整的工作计划,开始在学生和教师中开展培训工作;
五、 以党规党纪约束自身,收获做人做事的新标准
一年来,我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对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开展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我坚信,党员干部就要从自身做起,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将廉洁政风弘扬到党内的每一个角落,做廉洁从政的表率。这样才能给每一个党员做好榜样表率,我以此作为自己今后做人做事的唯一标准并将奉行一生。
六、 2016年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学生学习主动性问题
必须承认,受目前社会整体教学结构调整的影响,近年来生源质量相对几年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基础薄弱。受多方面影响,近年来新生入学的成绩(高考和单独招生)普遍不高,从一个方面反应出学生基础薄弱。在实际教学中,这个方面的问题也得到了验证。
(2) 学习积极向不强。出现了较多人数的上课迟到、无故旷课、课堂上睡觉、玩手机以及不带课本、笔记本进课堂等等现象。
(3) 学习困难。这些同学中由于中学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对英语、高数、机械制图、汽车电工电子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成的学习出现了理解困难,不愿意记忆,课下不复习、预习等等情况。
结合这几个问题,学院开展了多项工作予以应对。第一,与基础课教师开展专项讨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比例和开课学期,保证学生学习的稳扎稳打。第二,发动学生会开展督促工作,与班主任、辅导员、学院教务老师一同对学生的出勤、学习状况、教材使用率等进行集中整治,在强制中使学生逐渐培养学习的积极性。第三,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工作,以教工党员为主体,对学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助,既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也进一步在学院支部内践行了“两学一做”对党员的要求。
2.教师教学思路转变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解决上一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显现的。为了适应学生中出现的学习问题,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展开“教学自诊断”工作,并根据学生座谈会的结果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作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课题,有个别教师没能调整工作思路,始终站在个人角度思考教学,将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归咎于“学生个人”,不能积极主动的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手段。
面对这个问题,学院进行了三个步骤进行解决。第一,要请教学改革积极并已经取得一些成绩的老师先生说法,为全院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和效果展示,让全体教师都看到教改的可行性。第二,组织老师有计划的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法培训,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改革,推动老师们课改的进行。第三,积极为老师们争取参与到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中,让老师们切身体会课堂的转变带给学生和老师自身的好处,使老师们的教改变被动为主动。
七、 2017年工作计划
1.教学工作
(1) 在完成原有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订单班教学向现代学徒制的转变,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企业培养模式的确立。
(2) 加强中高职衔接工作,在继续做好汽车造型技术专业“3+2”衔接工作的同时,努力开发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项目,为汽车工程学院未来生源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新专业申报
2017年汽车工程学院计划“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该专业主要涉足当前汽车行业中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控制、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使得汽车前沿技术领域的理念能够尽早与实际生产对接,得到推广。
目前,学院已经成立新专业建设团队,开始着手进行相关行业、企业的调研工作,为尽早确定培养目标、形成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3.教师队伍培养
教学要回归教育的本质,以人的培养为最终目的,组建一支技术力量雄厚,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深受学生喜爱的师资队伍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根据汽车工程学院目前的状况,我们计划在2017年通过3个主要途径进行师资培养。
(1) 长白山技能名师团队。
借助刘迎辉、全晓龙两位名师团队的力量,形成带动大赛选手培养,引领课程体系开发的教师队伍。
(2) SGAVE教学团队发展。
发展3-4名教师加入SGAVE课程教学团队,从大纲的解读,到客户委托的开发,最后完成所有模块的助课和试讲。力争用1个学期的时间将德国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学院的全面教学中,为后期模块化课程的开发做好师资储备。
(3) 大众师资培训课程及课程试讲评价体系引入。
借助大众师培中心课程培训体系,对全院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引导完成课程开发和试讲,由师培中心教师共同对开发课程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完成校内的国际化课程认证工作。